覓櫥·打造社區智能化生鮮新零售生態系統
199-0334-9889
發布時間:2020-12-08 作者:
2020年,有兩個現象的火爆是能夠體現中國經濟內循環的韌性和延展性的。一個是眾所周知的電商直播,另一個是還處于熱議中的社區團購。
前者到現在也還是會有不少質疑,但已經走過了早期階段,不得不說,直播帶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認知。后者在2020年末沖上風口浪尖,不管是媒體采訪,還是行業分析,抑或是個人體驗出發的文章,都對社區團購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解讀。
中國獨特社會環境為社區團提供了充足的養分
在談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之前,先來了解一下費孝通所寫的《鄉土中國》。在這本書中,費孝通用“差序格局”這一概念,來總結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:“以己為中心,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,與別人形成的社會關系像水的波紋般一圈圈推出去,愈推愈遠,也愈推愈薄。”
“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得很清楚的柴,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。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。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。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。”
上述總結,恰恰就是社區團購能夠發生的社會環境土壤。
社區團購做得最好的區域,并不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大城市,而是湖北武漢、湖南長沙等二線城市,以及更為下沉的三四線城市。因為在這些地方,鄉土社會的濃度很高,鄰里之間的互動非常多。
而一線城市人口雖多,但一個小區的人互相不認識,而且大家都很忙,開火做飯的意愿也并不是很強。與此同時,一線城市的零售業態實在是太豐富了,出門有大型商超、便利店,不出門有美團外賣、餓了么等外賣平臺,還有盒馬鮮生、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。
18年以后,隨著微信小程序的迭代和功能優化(比如升級了數據分析和插件功能),以及經營效率的提升和智能化設備的普及,加之2020年的疫情影響,社區團購得到了快速的發展。
社區團購再火,線下微型“菜市場”也不會消失
除了質疑模式的創新性以外,還有人會認為社區團購模式疊加大平臺的補貼政策,會讓菜市場的生意沒法做了。
事實上,社區團購之于菜市場,就如電商之于線下門店。誠然,電商奪走了很多原本屬于線下商場和門店的生意和注意力,但直到現在,線下商場的很多門店不還依舊開著嗎?
補貼只是早期用戶拉新的一種方式。這些年,阿里、美團、滴滴、拼多多的補貼,大家不都“真香”了嗎?市場健全,價格回歸后,提升的社會整體的商品流通效率,買賣雙方都會受益的。
而線下傳統“賣菜模式”也不會完全消亡,最多是新舊模式并存。
如今的社區團購領域,老牌選手有興盛優選、十薈團、食享會等,入局的巨頭包括阿里、美團、拼多多、滴滴、京東等。他們之所以加碼社區團購,也不僅僅只是看中了生鮮賽道,而是想從高頻的生鮮入手,拓消費品類,繼續深化平臺下沉之路也未可知呢?其實很難說誰會笑到最后,鑒于社區團購業態的復雜性,終局不太可能出現一個中心化平臺,畢竟,純流量時代已經過去。
巨頭下場并不意味著一家獨大,我們可以參照目前的電商競爭格局。在阿里領跑,京東緊跟的時代,大家都以為電商大局落定,但之后我們又迎來了新零售浪潮,還出現了拼多多,還有一些小程序電商。社區團購模式能夠重構商品經銷鏈路,有望發展成為下沉市場的零售基礎設施,并不會全面覆蓋生鮮市場,因此,線下生鮮零售也不必過于恐慌,主動唱衰。